作者:網絡投稿 發布時間:2023-03-07 00:00 閱讀次數:85
網上有很多關于一種光模塊的外殼固定結構,堅持差異化和自主創新的優質光模塊公司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一種光模塊的外殼固定結構的問題,今天瑞達豐光模塊外殼加工廠(m.xindifood.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聯證券,孫樹明、張寧)
1. 堅持自主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的光模塊供應商1.1. 波分光模塊細分市場起家
武漢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公司自成立以來專注于光通信收發 模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堅持自主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的發展戰略,依靠自主研發的 核心技術,開發高速率、智能化、低成本、低功耗的中高端光模塊產品,為電信、數 通等領域的客戶提供光模塊解決方案。 公司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1-2014):創立之初采取差異化競爭,聚焦長途波分通信光模塊, 推出行業領先的 10G 40/80km DWDM/CWDM SFP+光模塊產品; 第二階段(2014-2019):成立美國全資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相繼發布 40G、 100G 光模塊系列產品,并新建萬級光電集成制造中心,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第三階段(2019 年以后):喬遷至光谷中心,并進行多輪融資,不斷擴大生產線 與生產規模,推出了 400G,800G 等數據通信領域的高端產品。 公司于 2022 年 9 月 13 日在創業板上市,募資推動高速光模塊及 5G 通信光模 塊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繼續強化公司產能和研發實力。
1.2. 創始團隊控股,股權結構穩定
公司股權結構較為穩定,截至 2022 年 Q3,前三大股東張健、楊現文和吳天書 為公司創始人,分別持有股權 21.14%、13.48%和 7.22%,公司第四位創始人李林科 持有 5.78%股權。武漢同創光通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和武漢優耐特企業管理咨詢合伙 企業張健均有持股,四位創始人合計擁有超過 50%的表決權,并且就聯特科技的經 營決策簽有一致行動協議,共同為聯特科技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公司在海外設立美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三家子公司,經營光模塊產品面向國際 國內多個市場,客戶范圍廣泛。
1.3. 近年來業績保持穩健增長
種類豐富的光模塊產品和關鍵技術
經過十年的發展,公司在光電芯片集成、光器件、光模塊的設計以及生產工藝方 面擁有了諸多關鍵技術,掌握了光芯片到光器件、光器件到光模塊的設計制造能力。 公司致力于滿足客戶的標準化及個性化產品需求,所研發生產的不同型號光模塊產品 累計 1000 余種,產品的技術指標涵蓋了多種標準的傳輸速率、傳輸距離、工作波長 等,適用于電信傳輸、無線通信、光纖接入、數據中心、光纖通道等多種應用場景。
公司擁有混合集成多通道 TOSA/ROSA 系統、COB(Chip On Board)制造工藝 和成熟的 COB(Chip On Board)工藝技術、全面自動化生產等關鍵技術,為公司的 產品研發、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成本優勢提供支撐。
立足境外市場,依托高速率產品實現穩健增長
通過持續深耕境外市場,公司成功發展了 NOKIA、Arista、ADTRAN、ADVA、 AddOn、Computer、IPG 等國際知名通信行業客戶,2019-2021 年產品銷量由 107.44 萬支增長至 251.27 萬支。其中海外銷售收入從 2019 年的 3.47 億元提升至 2021 年 的 6.26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34.3%。
四年以來公司步入快速發展期,2018-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由 3.31 億元增長 至 6.98 億元,三年 CAGR 為 28.23%。2018-2021 年歸母凈利潤從 0.48 億元提升至 1.06 億元,三年 CAGR 為 30.22%。2022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已達 6.18 億元, 同比增長 27.18%。
2. 光模塊行業國產廠商全球份額過半且持續提升2.1. 光模塊制造是光通信產業中游行業
光模塊行業上游為光芯片、電芯片、光器件企業,例如億芯源、天孚通信和 Broadcom 等。下游主要包括運營商、互聯網廠商,例如中國移動和阿里,以及電信、 網絡設備商,例如華為、Nokia、ProLabs 等,其中設備廠商是公司的重點面向對象, Nokia 和 ProLabs 都是公司的主要客戶。
作為光通信產業的中游行業,光模塊行業利潤率低于上游的芯片行業和下游的網絡設備行業,需要承擔上游芯片采購的成本壓力。光模塊行業注重規模效應和資 金優勢,是國內企業進入光通信行業的主要入口。
上游高端光芯片關鍵技術由少數國外廠家壟斷,下游行業市場集中度高,頭部 企業議價能力很強。光模塊行業處在上下游擠壓之下,議價能力相對較弱,行業內 部競爭激烈。光模塊廠家需要通過規模優勢、技術迭代和可靠的交付能力建立相對 穩定的上下游合作關系。
中游企業積極向上游產業鏈延伸
由于低端產品毛利率過低,許多海外廠商剝離相關光模塊業務專注于芯片和高端 產品,以追求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國內光模塊廠商則積極入局,例如劍橋科技 2018 年 5 月收購 Macom Japan 光模塊資產,2019 年 3 月收購 Oclaro Japan 光模塊資 產,期望打造“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來增強規模優勢,提高 議價能力。
2.2. 境外數據中心市場驅動行業規模增長
境外市場和數據市場驅動行業增長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統計數據,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在經歷 2016-2018 年連續 三年的停滯之后于 2019 恢復增長,2020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達到 103 億美元。 LightCounting 預計 2027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為 209 億美元,2022-2025 年增長 率分別為 14.15%/4.34%/10.69%/13.7%,2022-2027 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9.98%。
根據法國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 Yole 統計,2020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整體規模達 96 億美元,較 2019 年的 77 億美元增長近 25%。2026 年全球光模塊市場整體規模 將達到 209 億美元,2021-2026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4%;其中數據通信市場規模 占比將由 55.2%提升到 2026 年的 77.2%,2021-2026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9%, 成為光模塊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境內外光模塊市場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境外公有云廠商立足全球市場,有更好 的成長性和網絡架構迭代速度。考慮國內公有云和互聯網廠商面臨的國內市場飽和、 國際化受阻困境等因素,LightCounting 預測,2021-2026 年中國光模塊市場份額年 復合增長率 5.8%,2021-2026 年境外光模塊市場份額年復合增長率 15.1%。
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演進:高端光模塊是必然選擇
網絡數據流量迅猛增長,特別是東西向流量的增長,不斷推動數據中心網絡架構 演進。當前 Spine-Leaf 結構的 CLOS 網絡已經在主要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得以部署。 在 Spine-Leaf 結構中,數據中心互聯場景分別為 TOR-Server、Leaf-TOR、SpineLeaf、DCI,其中前三個場景在數據中心內部,第四個場景為長距離的數據中心互聯。 CLOS 架構下,一般按照 Leaf-TOR、Spine-Leaf、DCI 場景下的光模塊速率等 于 TOR-Server 互聯光模塊速率的 4 倍來配置光模塊。按照 10G/40G、25G/100G、 100G/400G、200G/800G 的路線演進。同時 TOR-Server 場景下,AOC/DAC 直連 方案正替代獨立的可插拔光模塊,成為短距離互聯場景下的低成本優選方案。
光模塊能力和網絡設備能力同步演進。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演進的背后,是以太網 交換機 ASIC 芯片能力的不斷提升。當前 12.8T 的 ASIC 芯片,需要匹配小型化和低 功耗的 400G 光模塊,實現在 1U 的盒式交換機上集成 32 個 400G 端口的需求。 IMT-2020(5G)推進組預測,數據中心交換芯片吞吐量2023年將達到51.2Tb/s, 2025 年之后達到 102.4Tb/s,需要 800G 甚至 1.6T 的光模塊與之適配。
數據中心市場 400G、800G 光模塊交替放量
2021 年,數據中心市場 100G、200G 和 400G 的出貨量分別已達 1496/105/297 萬片,預計 2022 年 800G 將會有 11.1 萬片的出貨量,且在 2022-2027 年,400G 與 800G 光模塊將實現迅速的增長,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23.57%和 47.21%。經 LightCounting 預測,基于高速率光模塊的高價值量,2022-2027 年 800G 光模塊銷 售額將呈現 98.63%的復合年均增長率。
波分 400G 以上產品保持高增長和高質價屬性
現代虛擬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多個物理上分開的數據中心可以像一個虛擬的 數據中心一樣工作,大型互聯網企業可以在多個數據中心和業務之間分擔負荷、有效 降低數據中心對電力供應的要求,并便于快速部署。這一技術趨勢使得 IDC 之間的 流量高速增長,云廠商和 IDC 運營商開始選擇自建 IDC 互聯網絡,以替代高成本的 電信運營商數據專線,節省成本的同時,也便于自主快速擴容。
根據 LightCounting 2022 年最新的統計和預測數據,2022-2024 年,全球 CWDM/DWDM 光模塊分別達到 26.88/31.74/38.6 億美元。100G 及以上光模塊銷售 收入達到90%以上,其中400G以上光模塊收入占比分別達到30.8%/46.3%/62.3%, 占比增長迅速。
5G 光模塊市場:前傳負增長,中回傳慢增長
5G 網絡由于引入大帶寬和低時延的應用場景,需要對 RAN(Radio Access Network,無線接入網)體系架構進行改進。 4G RAN 主要包括 RRU(Remote Radio Unit,射頻拉遠單元)和 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帶處理單元)兩個網元。5G RAN 包括 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線單元)、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式單元),DU(Distributed Unit, 分部署單元)。 CU 和 DU 部署的兩種不同方式:CU 和 DU 分開部署的方式,相應的承載網也 分成三部分,AAU 和 DU 之間是前傳(Fronthaul),DU 和 CU 之間是中傳(Middlehaul), CU 以上是回傳(Backhaul);CU 和 DU 合設的方式,其承載網的結構和與 4G 類似, 僅包括前傳和回傳兩個部分。
前傳光模塊用于連接 BBU 與 RRU/AAU 的光鏈路,傳輸距離主要包括 300m、 1.4km 和 10km 等。當前 5G 前傳光模塊以 10G、25G 為主,2022 年 50G 前傳光模 塊逐步實現批量部署。
目前業界正在積極探索高速率、高性價比、滿足前傳工業級溫度需求,并可保證 長期可靠的下一代前傳光模塊解決方案。
5G 和 4G 對比,光模塊增長主要來自三個因素:高頻段需要更多的基站、高速 率需要更大的帶寬、增加中傳環節需要更多的連接,這一增長邏輯在 2019-2020 年 已經體現。展望 2021-2025 年,5G 建設節奏的變化成為影響我國 5G 光模塊業務增 長的主要因素。 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 2021 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 5G 基站 142.5 萬 個,占全球 5G 基站數量的 60%。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到 10.1 個,實現覆蓋全 國所有地級市城區、超過 98%的縣城城區和 80%的鄉鎮鎮區的 5G 網絡覆蓋。我國 十四五期間的 5G 基站建設目標為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到 26 個,十四五開局之 年,已經完成十四五 38.8%的建設目標,2022-2025 年,5G 基站建設將穩步推進。 5G 前傳光模塊市場 2019-2021 年存在負增長,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數據, 2022-2024 年全球 5G 前傳光模塊市場份額分別達到 7.09/6.43/6.06 億美元。
5G 中回傳接入層通常以環形拓撲為主,典型帶寬需求為 50/100Gb/s。隨著 400Gb/s 30/40km 光模塊技術方案的日益成熟和 800Gb/s 光模塊的演進升級,下一 階段 5G 中回傳光模塊將面臨更多新型方案的選擇。
受益于 100G 以上高端光模塊的引入,5G 中回傳市場預期高于 5G 前傳市場。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預測數據,2022-2024 年,全球 5G 中回傳光模塊市場份額分 別達到 1.98/2.11/2.18 億美元,對行業整體規模沒有影響。
有線接入市場增速不斷下降
截至 2021 年底,我國建成 10G PON 端口 786 萬個,已具備覆蓋 3 億戶家庭的 能力。十四五期間,我國規劃建設 10G 及以上 PON 端口 1200 萬個,目前已經完成 65.5%,剩余任務有望在 2022 和 2023 年完成建設,建設規模逐年放緩。另一方面, 千兆 5G 網絡將對有線接入網絡產生替代效應,進一步抑制有線接入市場需求增長。 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數據,2023 年全球有線接入光模塊市場規模開始負增長,2022-2024 年分別為 8.61/7.25/6.40 億美元。
2.3. 成本優勢和產業政策推動國產份額提升
產業政策為行業提供價值導向
2015 年,光模塊市場開始快速發展,2018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中國光電 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 年)》,對光電器件行業以及光芯片的發展做 出了重要的規劃,要將 DFB,EML,VCSEL 核心芯片的國產化進程增快。18-20 年 又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光模塊行業的發展,2022 年 1 月的《“十四五”數字經濟 發展規劃》中多次提及要發展數字經濟,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政府也多次在報告中提到要將光纖接入作為實現國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基 礎網絡工程,鼓勵光纖到戶,不斷推動光纖接入市場的發展,截至 2022 年 Q3 我國 光纖端口數量已達 10.08 億個,占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的 95.5%,光纖接入已成為主 流的固定寬帶接入方式。2022 年 5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 鎮化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要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規模化部署,建設高速光纖 寬帶網絡。并且世界的光纖接入還正在發展,因此我國的光纖將不僅面向國內更將面 向全球更大的市場,對于上游光模塊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國內廠商定增擴產,產業東移趨勢明顯
2020 年以來,國內光模塊廠商聚焦數據中心市場高端光模塊需求,持續提升產 能,累計新增高端模塊年產能 700 萬片,高端產能東移趨勢明顯。
800G 光模塊研發達成進度實現領先
目前國內多個企業具備 400G 及以下光模塊量產能力。從 2020 年開始,中際旭 創、光迅科技率先發布了 800G 光模塊產品,進入 2021 年 II-VI 以及國內多家光模塊 廠商相繼發布 800G 光模塊產品。聯特科技 2022 年 800G 光模塊產品也已向客戶送 樣測試,公司募投項目“聯特科技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以 400G/800G 高速率光模 塊與基于硅光技術的下一代光模塊和光器件等相關產品開發為重點。在 800G 這一最 高端的細分領域,國內光模塊廠商的研發進度已經初具先發優勢。
國內外光模塊市場持續增長,國產份額持續提升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統計數據,從 2010 到 2021 年,全球 TOP 光模塊供應商 榜單中,中國廠家從無到有,從弱變強。2021 年中國廠商中際旭創和美國公司 II-VI 并列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全球 10 強中,中國廠家占有五席。
根據 LightCounting 的統計數據,從 2010 年到 2020 年,國內光模塊廠商全球 份額從 16.8%提升到 43.9%。2011-2020 年平均每年提升 3.1%,最近 5 年平均每年 提升 3.2%。其中由于頭部廠商市場占比出現下降,國內廠商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31%強勢增長到 2020 年的 40%。從 2010 年到 2020 年,中國前 10 名組件和模塊供 應商的總收入增長了 9.3 倍。而在國內廠商全球市場份額提升的同時,國內光模塊市 場競爭格局也將加劇。
3. 境內外銷售持續增長奠定公司長期價值3.1. 波分產品優勢明顯,數通產品快速增長
聯特科技是國內較早開始自主研發并批量生產波分復用光模塊的企業之一,經過 長期的技術創新及生產工藝改進,公司在波分復用 CWDM/DWDM 光模塊產品中占 據 優 勢 地 位 , 2019-2021 年 波 分 復 用 光 模 塊 銷 售 收 入 分 別 為 20,092.15/19,309.30/28,918.68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 53.26%/37.32%/41.41%。
波分復用產品價格普遍高于時分復用產品,其中 DWDM 產品由于其技術難度較 高,價格明顯高于其他產品,也能夠帶來更多的利潤,2021 年 DWDM 產品的平均單 價為 1922.91 元/支,是時分復用產品的 6 倍,10%的銷售量為公司帶來 31.76%的 毛利。
從收入和成本端可以看出,近年來公司的時分復用產品增長迅速,營收占比不斷 提升,2018-2021 年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5.64%/45.19%/57.26%/55.96%。
公司 2019 年 4 月遷入武漢光谷中心,廠房面積擴大至 10000 平方米,由于行業 的快速發展,電信及數通市場對光模塊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公司不斷創新產品,生 產線迅速擴張,產品產能與產量逐年遞增,其中 10G 至 100G 光模塊產能與產量較 高,且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情況總體不錯,尤其是 10G 至 100G、100G 及以上速率產 品產能利用率較高,其中 200G、400G 速率產品較低,但高速率光模塊擁有廣闊的 市場前景,不斷提升的產能為公司日后搶占市場提供支持。
3.2. 不斷開拓境外市場,銷售規模穩定增長
境外業務已成為公司業績保證
公司共擁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和一家二級子公司,分別為美國聯特、新加坡聯特和 馬來西亞聯特。美國聯特設立于 2018 年,負責海外市場的開拓、技術支持與客戶維 護,采用直接銷售與代理銷售兩種模式。2021 年接連設立位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 子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設立使公司更高效地開發海外市場,加快了公司國際化進程。 2019-2021 年公司海外銷售額不斷提高,占主營業務比例超過 80%,其中歐美 地區為公司的主要銷售區域。海外光模塊市場更加成熟,也在促進公司的技術創新、 產品研發與品質控制,獲得客戶的一致認可,銷售規模穩定增長。
頭部客戶和供應商占比發展趨勢良好
公司與境內外許多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主要客戶為國際知名電信、網絡設備制 造商,以及行業內知名通信產品集成商,產品廣泛應用于電信市場、數通市場中傳輸、 接入及數據中心等各類領域。公司前五大客戶均為國際知名光通信行業設備商,公司 客戶質量優質,并與主要客戶保持了長期、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近三年前五大客 戶的銷售額也在持續增長,保證了公司業績的穩定性與持續性。
2019-2021 年,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持續提升但占原材料采購金額的比例逐年遞減,說明公司對單一采購商依賴性減少,且由于光模塊上游行業特性,芯片供應 商多為代理商,采購時為了保證質量,爭取合理價格,需要多家對比,因此供應商會 存在一些變化,但上游原材料市場競爭充分,原材料供應充足,足以支持公司的生產 與擴張。
3.3. 堅持自主創新,在研項目進展順利
堅持研發投入,形成行業領先的產品研發能力
公司秉持著“市場導向、技術為本”的理念,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團隊的建設與專 業人才的培養。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以研發中心為核心的研發體系,設置結 構、軟件與硬件四個開發部來為公司的技術開發與推廣進行服務,同時將產品線依據 不同速率進行細化,構建多層次的研發體系。
聯特科技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設立培 訓中心,對人才進行培訓,提升專業水平,為技術人員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并 通過建立多層次激勵的薪酬制度,定期對研發項目團隊和個人進行評審,調動研發人 員積極性,將核心技術人員納入股權激勵名單,吸引并留住優秀研發人才。
2019-2021 年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增長,2021 年公司研發人員共有 127 人, 占員工總數的 16.47%,研發投入 4761.07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 6.82%,截至 2022 年 Q3 研發投入已有 4099 萬元。
立足自主創新,擁有多項專利與核心技術
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始終秉持自主創新、技術創新的發展戰略,在公司研發體 系的支持與技術人員的不斷努力之下,截至 2021 年,共擁有境內外授權專利共計 117 項,包括:境內授權專利 111 項,其中發明專利 18 項,實用新型專利 87 項,外 觀設計專利 6 項;境外授權發明專利 6 項。公司持續致力于提高光模塊性能、產能, 提升產品良率和降低生產成本,不斷為客戶提供高速率、智能化、低成本、低功耗的 光模塊產品。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有多項在研項目正在開展,主要集中在光模塊、光器件和 芯片集成領域,覆蓋了高速率、低功耗以及高性能等多個方向,其中 800G 高速率光 模塊在 2022 年已向客戶送樣測試,技術提升與產品研發都是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的 重要支撐。
3.4. 財務指標健康,經營狀況穩定
運營效率降低符合業務規模增長實際需求
2019-2021 年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均高于行業內的可比公司,說資金周轉速度較 快,有良好的銷售能力,對資金的利用效率較高。隨著公司在境內外銷售規模的擴大, 公司需要較大的庫存來應對供應鏈風險,保證交付能力,公司 2019-2021 年存貨賬 面價值分別為 12325.25 萬元、20448.46 萬元和 28709.02 萬元,但存貨周轉率有下 降的趨勢,與同行業水平沒有重大差異。
2019-2021 年,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融資賬面價值合計金額分別為 158.11 萬元、807.06 萬元和 942.36 萬元,應收承兌匯票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是由于公 司境內銷售規模擴大,部分下游客戶常采用承兌匯票方式進行貨款結算以提高資金使 用效率。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 9,970.72 萬元、12,020.32 萬元和 15,691.59 萬元,略低于新易盛,與行業平均水平持平。公司的財務費用存在波動,2020 年的 財務費用為 800.84 萬元,占營業收入 1.55%,主要是當年人民幣升值影響所致。
成本管控能力優秀,盈利水平行業領先
隨著公司境外高端光模塊業務營收增長,公司 2019-2021 年毛利率一直保持在 30%-40%,相較于行業內可比公司處在較高的水平,盈利能力行業領先。
盡管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在 2019 年時較高,但隨著公司的產品逐漸擁有更大的市 場,與客戶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成本方面做出有效的管控,公司的銷售費用 率也在逐年降低,2021 年時已接近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 3.68、3.34 和 3.70,速動比率分別為 2.40、2.06 和 2.04,均處于較高水平,資產的變現能力強。同時,資產負債率低于中際旭創和光迅科技, 略高于新易盛,總體較低,具備較強的持續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償債風險較低。
4. 盈利預測根 據 公 司年 報, 2020-2021 年 ,公 司 的營 收主 要 來 源于 境外 市 場, 且 CWDM/DWDM 產品成為公司生產銷售的主力。預計 2022-2024 年公司業績的主要 驅動力有以下幾點:一是境外市場尤其是高速率光模塊市場規模增長,進一步促進公 司拓展海外市場。二是光模塊行業受到下游產業發展的推動以及產業政策的導向,有 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三是優秀的研發能力作為公司產品創新的支撐,需要繼續擴 大高價值量的產品銷售,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根據公司的營收結構,我們從分區 域和分產品兩個維度對營收進行預測。
分區域營收預測
參考 LightCounting 預測數據,考慮 2023 年北美主要云廠商降低資本開支的預 期,綜合 2020-2021 年公司的營收結構,我們預測公司 2022-2024 年境外營業收入 增速分別為 40%/35%/45%。境內基于產業政策的導向,對于光模塊的需求在持續擴 大,因此預期 2022-2024 年境內營業收入增速將保持在 15%。
分產品營收預測
目前公司已經開發 100G/200G/400G/800G 等高速率光模塊,實現 100G 和 400G 光模塊的批量出貨,800G 光模塊已向客戶送樣測試。全球數通 400G 高速光 模塊進入規模部署期,但是預計 2023 高速光模塊需求受到北美頭部客戶資本開支低 預期影響。預計公司2022-2024年公司 10G以上光模塊收入增速為 30%/25%/35%。 我們預測,隨著高速光模塊收入占比提升,公司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別為 35%/36%/37%。10G 以下光模塊市場需求量將逐漸減少,預計此部分收入增速為 5%。
CWDM/DWDM 此類波分復用產品具有高價值量的特點,經 LightCounting 預測, 未來 CWDM/DWDM 有望實現利潤的增長,提升營收。我們預期 2022-2024 年波分 復用產品營業收入分別增長 40%/40%/35%。
我們對兩個維度三個方面的光模塊業務預測結果取平均值,作為公司光模塊業務 的最終預測結果。我們預測公司 2022-2024 年銷售收入分別為 9.06/11.56/15.46 億 元,分別同比增長 29.69%/27.62%/33.77%。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系統發生錯誤
不是的。
光模塊是光纖通信系統中重要的器件,模板必須和系統達成統一才可以進行使用,烽火光模板和華為光模板并不是一個系統,所以無法進行通用。
以上就是關于一種光模塊的外殼固定結構,堅持差異化和自主創新的優質光模塊公司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一種光模塊的外殼固定結構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